“全國玩具看廣東,廣東玩具看澄海”。2009年第一季度汕頭市工藝玩具行業出口額達9184萬美元,同比增長43.9%,2010年第一季度,這一數據已經翻新為1.55億美元和69%。這一傲人的數據凸顯的是汕頭澄海玩具能在國際金融危機中逆市上揚,依靠自強自立、自主創新,積極創建自主品牌實現轉型升級,使澄海玩具轉“危”為機。
為了共同打造“中國玩具澄海造”,提高汕頭澄海玩具業的整體水平,2008年4月21日,廣東檢驗檢疫局與汕頭市政府共同簽訂了“關于提高汕頭出口玩具國際競爭力的合作備忘錄”。根據備忘錄內容,汕頭檢驗檢疫局與汕頭市政府精誠合作,結合澄海玩具企業的實際,摸索出一套適合澄海玩具發展的新模式,全面增強了澄海玩具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提升幫扶水平
促企業規范發展
澄海玩具作為由傳統手工業作坊發展起來的產業,企業存在規模參差不齊、管理不規范等現象。汕頭檢驗檢疫局通過摸查調研,找準幫扶點,制定了《汕頭檢驗檢疫局推進澄海轄區玩具出口質量許可工作方案》,對未獲得玩具出口質量許可證的企業進行重點幫扶,協助企業完善質量管理體系,使企業達到獲證的標準。
自備忘錄簽訂以來,在該局的幫扶下,轄區新增獲證企業75家,總數達到169家。如今,轄區已獲玩具出口質量許可證的企業,產品質量意識大幅提高,產品在選材、工藝、安全性能方面有較大改進,企業越來越重視輸入國對產品的技術要求,對出口的產品進行技術改良,以達到國外技術標準。
提升管理理念
規范玩具檢驗監管
汕頭檢驗檢疫局結合轄區出口玩具的實際,以出口玩具合格評定為契機,以落實企業質量安全責任為基礎,以確保產品質量安全為核心,以實現生產全過程監管為重點,建立健全質量溯源、企業誠信、責任追究等體系,探索出一條適合民營玩具生產加工型企業的檢驗監管模式。
該局根據企業報檢的產品確定企業產品的風險等級,同時結合企業分類管理類別確定了五種監管模式:信用監管、驗證監管、一般監管、嚴密監管和特別監管。五種監管模式對應不同的監管周期。監管周期最長為12個月、最短為3個月,抽批的頻次也有所不同。
提升監管有效性
實施全過程監管
為了切實將玩具產品的檢驗監管工作重點向安全、環保、衛生、反欺詐等方面轉移,汕頭檢驗檢疫局對出口玩具企業全面實施首件備案、油漆等高風險原材料備案、外發代加工分包商備案的“三備案”工作措施,形成有效監管鏈條,實現對出口玩具企業實施全過程的監管體系,確保出口玩具的質量安全。
兩年來,該局已對轄區169家獲質量許可證企業的3018款產品進行了首件產品備案,同時還把首件產品備案工作與高風險玩具產品的檢驗監管結合起來,對含特殊材料的高風險玩具,要求企業必須按輸入國的強制性要求送有資質實驗室檢測后進行備案;對獲證企業對應的高風險原材料供應商100%落實備案,在受理出口玩具報檢時,要求玩具生產企業必須提供油漆經CNAS認可的實驗室檢測合格的檢測報告,并對油漆等原料定期進行抽樣檢測;加強外發加工等關鍵環節的安全質量控制,對97家玩具企業共涉及的111家外發代工包商全部進行登記備案。
提升檢測技術
服務粵東玩具企業
實驗室檢測是玩具出口一項重要的技術保障。汕頭局結合地方的實際,組建了粵東玩具檢測中心,為企業提供在“家門口”的檢測服務。經過幾年來的建設和完善,粵東玩具檢測中心現已建成擁有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等先進儀器設備92臺套,總值700萬元的粵東最具權威性的玩具專業檢測中心,可根據客戶要求出具EN、ISO、GB、ASTM、SN標準的檢測報告。
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2009年底,中心縮短原料的檢測周期,承諾24小時內出具檢測結果,受到了澄海玩具企業的歡迎。2009年,粵東玩具檢測中心開展了超20萬次的檢驗項次。其中發現不合格341批。對于不合格的產品,中心積極與企業一起分析原因,研究整改方案。屬于安全性能不達標的,檢測人員及時指導企業對產品按要求返工整理,其中有135批產品經檢驗合格后再出口。
在檢驗檢疫部門、地方政府和玩具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汕頭澄海玩具經受住了國外玩具產品質量風波、國際金融危機的考驗,也歷經了優勝劣汰“質”的轉變。目前已有奧飛等20多家年產值5000萬元以上的龍頭企業,整個澄海區累計擁有專利授權量6000多件,擁有中國名牌產品兩個,中國馳名商標兩件,廣東省名牌產品5個以及廣東省著名商標16件。